金斑蝶、玉带凤蝶、巴黎翠凤蝶……走进广州南沙蕉门片区西段的滨水步道华盛通,约400平方米的“蜜源生境花园”可以看到各种蝴蝶翩飞,这是汇丰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汇美自然广州社区蓝绿空间项目”的公益实践试点之一。

建设蜜源生境花园,旨在应对蕉门碧道区域小微生境退化、外来物种入侵等生态挑战。选择以蝴蝶为指标物种,正是因为蝴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作为典型的生态指示物种,它们的生存状态直接映射着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是衡量生境修复成效的完美指标。
要让蝴蝶“愿意来、留得住、能繁殖”,实施团队在植物配置上量身定制。“植物搭配是参考了广州本土植物群落,我们尊重它们在野外的生长特性。野外常伴生的植物,在这里也让它们相邻而长,模拟自然里的群落结构。”镜朗生态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佩兰、龙船花、假杜鹃等开花植物都是蝴蝶的“蜜源补给站”,能为成年蝴蝶、蜜蜂等传粉昆虫提供持续花蜜;柠檬、柑橘、马利筋等则是“幼虫育儿所”,专门为蝴蝶幼虫提供栖息场所与食物。
华盛通
“你看叶子背面的小点,就是蝴蝶的卵,幼虫孵化后能直接以叶片为食。”镜朗生态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蜜源+寄主”的植物组合,恰好为蝴蝶完整生命周期提供支撑,还能为鸟类、小型昆虫搭建微型食物网,让原本“单一绿化”的绿地,升级为真正的生态系统。
蜜源生境花园落成仅半月,已监测到10余种蝴蝶。“最多时几十只蝴蝶同时飞舞,除了金斑蝶、玉带凤蝶这些‘大块头’,还有小巧的灰蝶、活泼的迁粉蝶等。”镜朗生态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科学栽植蝴蝶蜜源植物与寄主植物,重构复合植被群落的小型生态系统,这不仅增加了乡土植物多样性,为蝴蝶提供了稳定的栖息与繁殖环境,蝴蝶的到来还吸引了暗绿绣眼鸟、红耳鹎、黑脸噪鹛等鸟类驻足,提升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韧性。

此外,蜜源生境花园还是很好的科普教育场所,能让市民在城市中观察蝴蝶奇妙的一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生态修复示范模式。
花园的价值正从“生态修复”向“民生服务”延伸。据汇丰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及主题活动,孵化“汇丰韧性城市”志愿者品牌,培养50名核心志愿者并动员超过2000名汇丰员工参与其中,目标是构建可持续的公众科学参与模式。
明珠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期望在实体空间上优化小微生境的生态服务功能,更力求通过广泛的社区动员,提升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形成生态保护与公众教育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高度城市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和生态韧性增强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南方+记者 傅鹏
通讯员 明珠湾宣华盛通
金斯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